大数据助推“一带一路”快速发展

班壮

2019-03-01 09:17   来源:网络整理
 
原标题:大数据助推“一带一路”快速发展

  原标题:数据助推“一带一路”快速发展 40余个国家代表齐聚腾冲召开国际会议

大数据助推“一带一路”快速发展

  为期3天的第三届“数字丝路”国际会议12月5日在腾冲开幕。来自中国、俄罗斯、英国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芬兰、美国、日本、泰国、老挝、巴基斯坦、赞比亚、摩洛哥、肯尼亚等40余个国家代表,以及联合国环境署、地球观测组织、国际数字地球学会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、国际科技数据委员会、国际灾害风险综合研究计划泛欧亚科学实验计划等国际组织的300余名学者和专家参会。

  本届会议由“数字丝路”国际科学计划(DBAR)主办,腾冲市人民政府和“地球大数据科学工程”专项承办,会议的主题是“数字丝路服务于可持续发展”。

  中国科学院院士、“数字丝路”国际科学计划主席郭华东作《构建数字丝路》主题报告。联合国环境署国家发展、技术和创新部主任Alexandre CALDAS,泰国国家研究委员会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Monthip SRIRATANA,非洲环境遥感协会主席Kamal LABBASSI,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赵千钧和中共保山市委常委、副市长姜涛出席会议并分别致辞。

  会上,以“数字连接,共享繁荣”为主旨的DBAR地球大数据平台正式发布。该平台是DBAR科学实施的重要支撑,也是“一带一路”地球大数据应用服务的全新解决方案。目前,DBAR已完成地球大数据平台的一期建设,平台具备了PB级软硬件平台环境,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通用大数据平台下地球大数据ETL工具集,实现了6大类数据的数据检索、共享、产品可视化展现,并通过中文、英文、法文等多语言版本,支撑8个DBAR国际卓越中心的在线标准化数据共享。现已研发“一带一路”资源、环境、气候、灾害、遗产等专题数据集94套、自主知识产权数据产品57类、共享数据超过120TB。在该平台支撑下,DBAR正为“一带一路”农情动态、遗产地监测、生态环境变化、海岸带演变、自然灾害监测、城市扩张、重大工程建设提供全面的SDGS指标研究示范支持。

  期间,“腾冲郭华东院士工作站”揭牌成立。工作站负责人郭华东回顾了1978年腾冲遥感试验这一开启中国遥感发展的历史性事件,以及中国遥感的泰斗陈述彭先生当年做的卓越工作,他表示,在中国东北、西南两端建设院士工作站,实际是沿着“瑷珲—腾冲线”(即“胡焕庸线”)两端建设,旨在为地方提供智力支持,提升腾冲、爱辉及沿线城市合作水平和层次,推动区域的社会、经济以及科技与文化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。

  DBAR于2016年正式启动,是由中国科学家倡议发起,48个国家、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参与的大型国际研究计划,旨在通过分享数据、经验、技术和知识,实现地球大数据在“一带一路”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科学服务。

  本次会议为期3天,12月7日闭幕。会议聚焦地球大数据服务“一带一路”SDGS指标评估,促进地球大数据在跨学科领域的应用研究,为科学家与决策者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,推动 DBAR科学议程的实施。会议设有大会报告、专题研讨、分会报告、海报交流等180余学术报告。其中,联合国环境署Alexandre Caldas博士作《利用大数据服务环境持续发展及人类活动》主题报告,介绍了联合国环境署开放共享的数据政策,基于全球环境监测系统服务SDGS以及全球环境现状及对人类的影响;新南威尔士大学Graciela Metternicht教授作《地球大数据支持面向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标的数据收集:澳大利亚陆地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经验》主题报告,以澳大利亚红树林监测保护为例,阐述了在服务SDGS过程中地球大数据在生态系统制图和监测中的应用,以及科学研究如何服务于政策制定。

  据悉,第一届、第二届“数字丝路”国际会议于2016年12月和2017年12月分别在北京和香港举办。(张杨军)

(责编:admin)